DETAILS
详情
《株洲日报》报道:市资源集团:用好“关键一招”释放发展活力
实习生/欧阳美林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株洲市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后简称“市资源集团”)深耕“资生万物,源远流长”企业文化,以国资国企改革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资源归集、投资增效等各项工作,围绕“双碳”产业、乡村振兴、资源投资运营等领域发力突破,走上转型发展跨越之路。
聚焦主业
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按照国家“双碳”政策指导方向,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如何在这场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大革命中抢占先机,行稳致远?
市资源集团审时度势、开拓创新,迅速布局“双碳”产业,致力在全市率先打造绿色高效的能源产业体系。
坚持项目为王,打造绿能标杆。目前,市资源集团自投自建的炎陵标厂光伏项目并网投产,成功实现首笔绿电营收,每年产生稳定现金流,为后续融资开源、节能降耗树立样板;成功争取渌口区专精特新产业园光伏项目,助力工业绿色转型。
紧盯闲置资源,有效盘活“三资”。市资源集团新动能公司紧盯公共建筑屋顶的闲置资源,通过公开竞拍获得市属四所高校屋顶光伏发电项目,随着公司市属公共机构、高校屋顶光伏等5个项目陆续建成,可有效盘活屋顶闲置资源约55万平方米,创造使用权有偿转让财政收入约4000万元,打通全市“三资”盘活新路径。
首建能碳平台,实现管理数智化。打造全市首个智慧能碳管理平台,通过对能源利用消耗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分析,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管理能力,市资源集团成为我市首个“碳中和”认证企业。
改革添动力,扬帆再出发。目前,市资源集团已通过前期摸排,基本形成全市“十五五”期间风光资源项目库,可产生收益百亿元,为株洲绿色能源供应、能源转型贡献澎湃动力。
央地合作
探索矿业发展新模式
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央地合作之手越握越紧。
眼下,位于渌口区的洪塘矿碎石加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吊车林立,施工车辆穿梭不息,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新时代的央地合作,强调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洪塘矿碎石加工厂项目,便是我市深化央地合作、推动矿业资源绿色高效开发的新样本。
前期,市资源集团子公司株洲资源投地质矿业有限公司,与中建西建矿业有限公司、株洲市南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三方携手,共同设立株洲资源投西建矿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渌口区洪塘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
这一模式的优势,是将央企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地方国企丰富的资源与市场空间进行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具体来说,地矿公司、南洲集团为地方国有企业,熟悉本地市场、政策和资源状况;中建西建矿业有限公司是央企西部建设旗下全资子公司,可以给地方带来更加成熟的技术资源以及合作方。
央地强强联手,不仅提升了项目运营抗风险能力,还实现降本增效,该矿区加工服务等成本大大压降,建设成本节约3890万元。
央地双向奔赴、精诚合作,“1+1>2”效应正持续释放。
自“洪塘矿区开发”模式试水成功后,市资源集团旗下下湖矿业公司,再次成功竞得攸县下湖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按照比例分成,直接为株洲带来5659万元矿权出让收益,创近年来新高。
优势赋能
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市资源集团坚决扛牢使命任务,把乡村振兴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本地优势农业产业资源的整合归集与优化利用,做大做活“土特产文章”,形成国有企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和标志性成果。
加快资源整合,打造乡村振兴金招牌。农产品产销环节高效衔接,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富农兴村的关键一招。市资源集团发挥国企内外联通的平台优势,打造株洲市乡村振兴馆,整合各县市区涉农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资源入驻。同时,针对农业加工企业、基地开展营销方案策划和产销对接,助力本地百余家企业精准对接销售渠道,有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资源归集,铸造乡村振兴金钥匙。市资源集团接管株洲农村产权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后,深入聚焦本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等领域,加大盘活力度。去年8月28日,全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市资源集团农交中心成功挂牌交易,打响我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第一枪。
去年以来,市资源集团农交中心累计完成交易项目23宗,交易金额合计1.19亿元,流转总面积达到4.42万亩。
优化资源利用,架起乡村振兴金桥梁。市资源集团充分发挥国企桥梁纽带作用,梳理产配销堵点,完善农产品采集配送平台;积极对接各县市区农产品需求,成功中标渌口区公立学校食堂全品类辅材供应配送项目,帮助本地优质农产品畅通销路,为构建乡村振兴的“株洲样板”再添动能。
冀望未来,大道宽广。市资源集团将持续巩固改革成果、提升改革实效,交出资源运营型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